当前栏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韬武略 > 正文
学习园地
  • 【国共和谈贡献者之一】刘斐将军简介
  • 时间:2022-09-15 21:10:09        编辑:陈心正        点击量:2891次
  • 刘斐(1898年~1983年4月8日),出生于湖南醴陵,早年就学于广西南宁讲武堂和广东西江讲武堂。以后受孙中山影响,投身革命。北伐战争期间,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主任作战参谋。1983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刘斐,字为章,湖南醴陵人。早年就学于广西南宁讲武学堂和广东西江讲武学堂。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校作战主任参谋,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留学日本,1933年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回国后任国民党军第五路军少将高参、广西民团干校教育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调任国防专门委员会委员,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和台儿庄战役。后任国民政府对日作战大本营作战组组长,第五战区临时参谋团成员、参谋处处长,军事委员会第一战区组组长,军令部第一厅中将厅长,军政部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防部参谋次长,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党候补中央执委。1949年4月任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代表,赴北平参加国共和谈。和谈破裂后赴香港。同年8月与黄绍竑等44人在香港联名通电起义,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9月以特邀人士身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国防研究小组副组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部长、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文教委员会副主任。1950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81年11月至1983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常务委员,第五届中央副主席。

    …………………………………………………………………………………………………………………………………………

    刘斐是地下党?白崇禧:不可能,他生活太奢侈,地下党不会要他

    刘斐其人,是桂系军阀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此人从弱冠之年便追随白崇禧,为其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堪称是白崇禧的头号智囊,后来,刘斐又得到老蒋的重用,成为国军中的一位高参,身居要职。关于此人的真实身份,历来颇具争议,种种迹象都证明此人是我方隐藏在国军中的高级间谍,是我党的地下党员,事实果真如此吗?

    刘斐作为国军高参,多次向蒋介石献上错误策略,客观上帮了解放军不少忙;

    刘斐,字为章,1898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南醴陵。刘斐曾留学于日本陆军大学,回国后便在桂系中担任要职。抗日战争时期,刘斐多次奔走于白崇禧和老蒋之间,调解二人的矛盾,得到了老蒋的重用,官至国民党军委会作战厅厅长、军令部次长、第五战区参谋处处长、国防部参谋次长等要职。

    担任国军高参的日子里,刘斐多次为老蒋献上错误的策略,让国军遭受了重大损失,客观上帮了我军不少忙,这也成为别人怀疑刘斐是共谍的重要原因。

    1947年秋,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渡过黄河,横扫豫西三十余座城池,逼近潼关,威胁国民党在西北的政治中心:西安。为了解豫西之危局,时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的刘斐向老蒋提出了一个方案:征调西北战场的国军第一师、36师、38师救援豫西。

    当时的西北战场,刚刚进行完第二次榆林战役,胡宗南虽然屡战屡败,但凭借兵力上的优势,尚能勉强将战局维持在均势。如果调走最精锐的三个师,那么西北地区的平衡势必被打破,胡宗南集团将陷入十分不利的局面。

    要调走自己手下的兵,胡宗南当然不同意了,他马上派参谋长盛文赶往南京,向老蒋传达自己的意见。岂料,见到老蒋后,盛文刚一开口,便遭到了刘斐的反唇相讥。二人一番唇枪舌剑的争论后,老蒋出来打圆场,他反复强调了豫西的不利局面,劝说盛文要以大局为重,盛文无可奈何,只得垂头丧气地返回西安向胡宗南复命。

    西北战场被抽走三个师后,实力大减,我西北野战军趁机在宜川、瓦子街地区发动宜瓦战役,经过十一天的激战,我军全歼胡宗南部整编第29军军部,整编27师、第90师2个师部,以及第24、31、47、53、61旅等五个旅,歼敌2.8万余人,一举改变了西北战场的战局,并进一步影响了河南战场。

    从此,盛文对刘斐恨之入骨,到台湾后,盛文便四处宣传刘斐是地下党的言论,将白崇禧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盛文曾说道:

    刘斐是桂系出来的,而且看不起旁人,旁若无人。他的任何计划以及所说的话都牢牢记住,没有人敢和他抗辩,此人倨傲到这种程度,其气焰之盛,那是想像不到的。我们不能否认他有才气,所以能博得蒋先生的赏识,当然有他的长处。

    淮海战役时,刘斐又多次献出了错误的建议,让国军损失惨重。战役刚一开始,刘斐就建议王泽浚的第44军从海州赶赴徐州,又让黄百韬在新安镇等了44军两天,使黄百韬在碾庄陷入了华野的包围圈中;之后,刘斐的建议又让黄维兵团受困于双堆集,最后,刘斐的策略让杜聿明的三个兵团在公路上排成了无法作战的阵型,害得杜聿明集团在陈官庄被我军全歼。

    刘斐作为老蒋的高参,他的这些建议让国军遭受了重大损失。淮海战役后,老蒋与刘斐密谈了半个小时,从此,刘斐失去了“委员长”的信任。

    鉴于刘斐的这些战场表现,有人怀疑他是地下党,也就不奇怪了。

    刘斐与我党人士过从甚密,晚年甚至弃暗投明,与国民党决裂,正式投奔人民政权。

    1926年7月,刘斐在北伐军中担任作战参谋,当时尚是国共合作的蜜月期,在北伐军中,就有不少我党党员担任党代表。刘斐与党员林祖涵(即林伯渠)、朱克靖等人多次接触,关系融洽。人们有理由怀疑,刘斐从这个时候开始就与我党有关系了。

    长征时,刘斐建议白崇禧打开一个缺口,客观上帮助我军突破了四道封锁线。如果不是李德等人指挥不利,红军突破湘江的行动也许会非常顺利。

    1949年3月,李宗仁与我党举行停战谈判时,刘斐以军事顾问的身份来到北平,受到了我方代表团的热情款待。之后,毛主席在石家庄亲自接见了刘斐。

    1949年6月,刘斐秘密前往广州,劝说李宗仁、白崇禧举行起义。当时,渡江战役已经结束,人民军队攻占南京后,一路摧枯拉朽,扫荡国军的残余势力,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了。但李宗仁、白崇禧二人尚存有幻想,他们试图立足两广,负隅顽抗,对刘斐苦口婆心地劝说置若罔闻。

    刘斐对老蒋的为人十分了解,在劝说两位老上司无效后,他给出了最后的忠告:“德公、健公,你们两位如果失败了,可千万不要去台湾啊!”

    对于刘斐的忠告,李宗仁连连点头,白崇禧却是不置可否,后来两人果然做出了不同的抉择。国民党失败后,李宗仁并未去台湾,而是避居美国,他也因此躲过了台湾岛上的政治漩涡。后来,李宗仁返回内地,安享晚年。

    白崇禧追随老蒋去了台湾,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很快,白崇禧便失去了自由。老蒋派出特务,日夜监视他的活动,甚至曾一度软禁了他。1966年12月,白崇禧在住所离奇地死去,通体发绿,死因不明。时人传言,白崇禧是被老蒋下毒害死的。白崇禧一生对刘斐言听计从,面临最后的抉择时,却并未采纳他的意见,这也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之后,刘斐再次南渡香港,他发表通电,宣布与国民党脱离关系,从此追随中共。同年9月,刘斐返回北京,参加了政协会议。建国后,刘斐先后担任过国家体委主任、政协委员、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兑现了自己此前“追随中共”的诺言。

    刘斐去世后,其女撰写《刘斐将军传略》一书,程思远先生为该书作序。在序言中,程思远写道:刘斐将军存心做出了很多错误的部署和建议,使国民党军受到了非常不利的后果。曾长期卧底于胡宗南身边的地下党员熊向晖,也曾说过刘斐早在1930年便秘密入了党。看起来,刘斐的地下党员身份似乎证据确凿,真的是这样吗?

    刘斐是地下党员一说缺乏足够的证据。

    只要仔细查证史料,就会发现,刘斐是地下党员一说没有任何佐证。我们先来驳斥一下说刘斐是地下党的那些言论。程思远先生曾经与刘斐在桂系共事过,他在《刘斐将军传略》一书的序言中,对刘斐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充分肯定了他的贡献。但高度评价归高度评价,程思远先生可从没说过刘斐是地下党员,我们学历史,还是要实事求是,而不是听风便是雨,刻意曲解当事人的意思。

    熊向晖说刘斐早在1930年便入党,更是不可能的事情。1927年,刘斐被送往日本留学,考入了日本陆军步兵学校。1930年,刘斐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免试进入日本陆军大学深造。1934年,刘斐完成了在陆军大学的学业,方才返回国内。

    从1927年到1934年,整整七年的时间,刘斐一直在日本留学,绝对不可能在1930年秘密入党。这种说法既缺乏逻辑,也缺乏证据,不足为信。

    国府特务头子郑介民也曾说过刘斐是地下党,但他的说法漏洞百出,一看就是胡编乱造的。郑介民是这样说的:刘斐早在日本读书时就加入中共了,是与陈毅一起加入的!当我看到这个说法时,当场就笑出了声。刘斐在日本读书在1927年到1934年期间,当时的陈老总,正在红军队伍中披荆斩棘,哪有空跑到日本和刘斐一起入党?况且,陈老总从未留学过日本,郑介民造假水平之拙劣,可见一斑。

    刘斐在解放战争中确实多次献出了对国军不利的计策,但他也曾经献出过正确的计策。孟良崮战役时,张灵甫要率整编74师孤军上孟良崮,刘斐对此就持反对意见,认为此举太过冒险。但当时老蒋和张灵甫正沉迷于“中心开花”的美好蓝图中,又哪里会理睬刘斐的建议呢。

    刘斐只是谋士,他的职责就是出谋划策,这些计策正确与否,是否执行,主要取决于指挥官自己的判断。刘斐提出的正确意见未被老蒋采纳,错误意见却被采纳了,这只能说明老蒋这个指挥官的昏庸无能,并不能说明刘斐是地下党。试想下,如果刘斐的正确意见全被老蒋采纳,错误意见被拒绝,那历史上的刘斐给我们的印象,恐怕就变成了老蒋的超级智囊了。

    对刘斐最了解的白崇禧,亲证其并非地下党。

    白崇禧晚年困居小岛,步履维艰,却经常对时局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到刘斐是地下党的言论后,白崇禧嗤之以鼻,他说道:“刘斐建国初就跑到了香港,他如果是共产党,何必逃到香港呢?况且,刘斐生活极其奢侈,油得不得了,共产党不会要他的。”

    白崇禧的说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要评价刘斐,无人比白崇禧更有资格了,早在白崇禧尚未发迹时,他就认识刘斐了。1917年,护法运动兴起,白崇禧在桂军马晓军部担任连附,跟随顶头上司黄绍竑,驻军株洲。

    当时,桂军将士因为水土不服,很多人生病,白崇禧也病倒了,卧床不起。黄绍竑请来当地颇有名望的中医邹益经,在邹益经的妙手回春之下,白崇禧的病很快便好了。白崇禧自此与邹益经相识,私交甚密。

    后来,邹益经便介绍自己的女婿到白崇禧部下当差,这位女婿就是刘斐。刘斐高小毕业,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位知识分子了,他头脑灵活,多次为白崇禧出谋划策,再加上写的一笔好字,很快便博得了白崇禧的信任。

    后来,白崇禧、黄绍竑与李宗仁联合,组成广西定桂讨贼联军,在与陆荣廷、沈鸿英等人的较量中笑到了最后,夺得了广西省的军政大权。随着白崇禧的发迹,刘斐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成为桂系军阀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北伐战争中,桂系第七军表现出色,将军阀孙传芳打得节节败退,刘斐在战争中多次进献良策,显示了极高的军事天赋。北伐结束后,白崇禧便把刘斐派到日本深造。

    抗日战争爆发前,刘斐从日本回国,重回桂系担任要职。在此期间,他奔波于李宗仁、白崇禧和老蒋之间,劝说大家以抗日大局为重,多次调和双方的关系,受到了老蒋的赏识。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斐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一作战组组长,官拜中将,成为老蒋在军事上的重要助手。

    刘斐此人,军事水平其实非常一般,淞沪会战时,刘斐错误地估计了战场形势,导致日军在金山卫成功登陆;南京保卫战时,他劝老蒋留下军队进行象征性的防御,结果再次让国军蒙受了重大损失。解放战争时期,就更不必说了,刘斐的错误建议让国军在西北战场、淮海战场都遭遇了重大失利。所以,我对刘斐的军事才能评价是很低的,他并不是一个称职的谋士。

    刘斐后期虽然是老蒋的高参,但他的内心却一直倾向李宗仁、白崇禧,始终没忘掉自己的桂系身份。刘斐刚从日本回国时,桂系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桂系此前在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中连续失利,虽然东山再起重掌广西,但却遭到老蒋的强力压制。

    老蒋对桂系采取扼杀的政策,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孤立,使得李宗仁、白崇禧在广西举步维艰。刘斐回国后,毅然拒绝了南京政府的邀请,选择了一条艰难之路:重回桂系。

    回到桂系后,刘斐帮助白崇禧组建民团,开展军事训练,让桂系逐渐恢复了元气。同时,刘斐还劝说白崇禧打起抗日救国的旗号,占据道德制高点,从舆论上获得了全省民众的支持。

    对外,刘斐奔波于老蒋和各大军阀之间,调和他们与桂系的关系,使得李宗仁、白崇禧获得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在刘斐的努力下,桂系重现生机,再次成为能够与老蒋掰手腕的一股强大政治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当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准备放弃大陆逃亡之际,刘斐以自己对老蒋的深入了解,力劝李宗仁、白崇禧二人不要去台湾。李宗仁对老蒋的为人非常了解,听从了刘斐的建议,而白崇禧却摇摆不定,最终随老蒋去了台湾,导致了自己最后的悲惨结局。

    刘斐的军旅生涯从起步到结束,一直与白崇禧关系密切,白崇禧无疑是国军中最了解刘斐的人,连他都未怀疑刘斐的身份,其他人的怀疑就显得苍白无力了。那么,刘斐是共谍的言论为何在台湾岛上甚嚣尘上呢?

    国民党宣传刘斐是共谍,是为了从舆论上打倒桂系,让白崇禧无法翻身。

    在解放战争时期,白崇禧多次违抗老蒋的命令。淮海战役时,老蒋先是让白崇禧担任华中剿总司令官,统一指挥国军作战,白崇禧满口答应。后来老蒋又设立徐州剿总,要分白崇禧的指挥权,白崇禧心中不快,便拒绝指挥。不仅如此,白崇禧还拒绝老蒋征调他帐下的张淦兵团参加作战,老蒋退而求其次,要求华中剿总建制下的宋希濂兵团参战,又遭到了白崇禧的阻挠。

    三大战役后,白崇禧发出通电,要求老蒋下野谢罪,老蒋恨得牙痒痒,却也无可奈何。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白崇禧逃往台湾,心胸并不宽广的老蒋想起这些旧事,岂能放过白崇禧?

    很快,白崇禧便失去了权力,老蒋在白崇禧住所附近设立哨所,日夜监视他的举动。与此同时,一些刘斐是地下党的舆论便开始出现。试想下,刘斐从20岁起就跟随白崇禧,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头号亲信,如果刘斐是地下党,白崇禧岂能不知道?往轻了说,包庇的罪名是少不了的。

    只要给刘斐按上地下党的名头,就能从舆论上打击桂系,就能让白崇禧永无翻身之日。所以,面对刘斐是地下党的言论,白崇禧才会嗤之以鼻。对于老蒋的险恶用心,白崇禧肯定心知肚明,但人在屋檐下,他却毫无办法,只能默默等待着属于自己的命运。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在家中死去,通体发绿,显然是中毒的特征,至于是谁下的毒手,就不用多说了吧?

    作者:京都烟云   发布于 2021-11-22 14:56


  • 上一篇:【国共和谈贡献者之一】刘仲容简介
  • 下一篇:【中共隐秘战线功臣】江阴要塞起义负责人唐秉琳兄弟和吴广文简介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