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今天的冲绳,其本名来自古汉语。中国古代史书有“流虬”这个说法,“虬”者,无角龙。“流虬”就是漂流海上的虬龙,指代那些海中的孤岛。后来,《隋书》上出现了“流求”这个词,即从“流虬”演化而来。 虽然古代的“流虬”或是“流求”,均无法确定就是今天的琉球群岛,但是自从中国人与琉球人开始有实质交往之后,就以琉球予以命名,琉球人欣然接受。 14世纪中叶,元朝与琉球曾经发生过战争。当时琉球还分为南山、中山、北山三国。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正式册封琉球三国,三国开始向大明进行朝贡,琉球正式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不要把朝贡理解成弱国向强权交保护费,朝贡实际上是一种贸易体系,藩属国向中国上贡本地物产,中国则向藩属国赠予对方急缺的各种货物,回赠的价值远高于对方的朝贡。因此,当时的藩属国非常愿意向中国朝贡,日本的大名曾经为了争夺朝贡权打得你死我活。 当初朱元璋为了支援琉球,曾经派遣福建三十六姓前往琉球,这些人以技工为主,帮助琉球人提高了航海、造船等技术。 原来的琉球国王只有名没有姓,后来永乐皇帝朱棣赐姓“尚”,此后的琉球国王都以“尚”为姓。宣德年间,琉球三国正式统一,中国与琉球的关系算是稳定下来。此后数百年,双方维持着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贸易不绝,相安无事。
然后,坏人来了,这个坏人就是日本。 日本因倭寇事件与中国交恶,他们只能通过本国南方的萨摩藩以及琉球与中国进行间接贸易。16世纪,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各地诸侯(大名)急需通过对外扩张壮大自己的实力,距离日本最近且颇为富庶的琉球就成了日本人的目标。 此时,发生了两件事,成了日本入侵琉球的理由。 一是丰臣秀吉入侵朝鲜,要求琉球提供一万五千人的军队予以支持。由于日本在朝鲜的对手是中国,中国是琉球的宗主国,他们自然不能答应丰臣秀吉的要求,仅仅提供了7000人份的后勤物资。第二件事发生在1603年,德川家康统一日本,琉球没有派遣使团前去朝贺谢恩。
按说这两件事琉球都没做错,他们本来就跟日本没有从属关系,日本的战争琉球当然可以不管,日本换了老大,琉球凭什么要派人谢恩,但是日本人不管这些。1609年萨摩藩藩主岛津家久在德川家康的允许下派兵攻打琉球,理由如下: 一、琉球拒绝向日本遣使谢恩;二、琉球阻挠日本与明朝间的贸易;三、琉球没有支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时的兵费。 一和三前面说过了,并且琉球已经支付了军费,日本人睁着眼睛说瞎话。至于二,其实阻挠明朝与日本之间贸易的不是琉球,而是倭寇,但是日本硬把罪名栽到琉球头上,目的就是为了入侵。
结果一仗打下来,琉球国的中央统治机构从王室到所有文武官员被萨摩藩一锅端到了鹿儿岛,琉球國王尚宁只好承认萨摩藩对琉球的控制。萨摩藩不仅要求琉球向其上贡,还强占了琉球的奄美群島。琉球的宗主国除了中国,还多了个日本。 清朝建立后,琉球虽然得到满清政府的册封,继续当中国的藩属国,但实际控制人已经成了萨摩藩,琉球成了一个傀儡国家。萨摩藩从琉球身上榨取了大量的利益,最大的一块收益来自琉球与清朝之间的朝贡贸易。 当时日本的德川幕府为了巩固统治,在全国推行锁国令,不允许各位大名私自与海外通商。各个大名财力扩张由此得到了抑制,无法对幕府产生威胁。唯有萨摩藩,他们截留了大部分琉球与清朝贸易的利润,实力得以壮大,后来才有足够的资本成为推翻幕府统治的主力。 虽然琉球已经成了傀儡,但是此时,他们从表面上来说,仍然是一个国家,连日本也承认这一点。清咸丰3年(公元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到达琉球,要求日本开放琉球的那霸港口。日本以琉球为主权国家为理由予以拒绝。
美国人当然不是吃素的,既然你说琉球是主权国家,佩里直接找琉球谈,双方很快就签署了《琉美修好条约》,开放了那霸港,琉球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早已是别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条约由中文和英文书写。 又过了20多年,时间来到19世纪70年代,日本不想让琉球独立存在。1872年,日本直接宣布琉球是日本国土。1875年7月24日,日本政府派遣内务大丞松田道之赴琉球,琉球正式停止向清朝朝贡礼仪,断绝与清朝的外交关系。琉球使用日本年号,撤销在福州的琉球馆。 眼看琉球要亡国,琉球国内一批亲中派官员展开自救,向德宏、林世功等官员秘密前往北京,请清朝出面赶走日本人。清朝没有任何反应,于是这波人选择绝食。迫于压力,清朝派员向日本提出抗议,但是没有任何结果,这件事就这样耽搁了三年。 1879年,美国前总统尤里西斯·格兰特访问东亚,在他的斡旋下,中日之间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将琉球一分为三:冲绳本岛在内的中部各岛归还琉球,恢复琉球国;宫古及八重山以南各岛划归中国;包括奄美大岛在内的五岛划归日本。
中美日三方很满意,在北京的琉球官员极为不满,在他们眼里,这份协议把琉球最富庶的地域都割走了,跟亡国也没什么区别。林世功、向德宏等人请求李鸿章拒绝这份协议,但是此时俄罗斯侵占了新疆伊犁,李鸿章想联合日本对抗俄罗斯,不想得罪日本人。 就在协议签订在即的时候,林世功站了出来。他祖籍福建,是当年朱元璋派往琉球的福建三十六姓的后人,琉球国内铁杆的亲中派,颇有血性。为了阻止三分琉球的法案通过,他到总理衙门递交奏折,留下两首绝命诗后自杀身亡。 林世功一死让李鸿章很为难,如果再签订三分琉球的协议实在太说不过去了,于是这件事就这样搁置了下来,琉球一直维持现状,直到1894年。这一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朝大败,无力对抗日本,琉球被吞并成了定局。
从1609年萨摩藩入侵琉球,到1894年琉球被日本完全吞并,日本花了将近三百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