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印度总统苏加诺访华,周总理陪着他去参观南京,遇到了二十九年之前的救命恩人鲍靖中。
曾经救他的那个国民党将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之前的行为,竟让周总理惦记了二十九年。
他也没想到这是自己之前的行为,在特殊时期救了自己,使自己幸免于难。
1926年,蒋介石在夺得了国民党大权之后,逐渐生出了军事独裁的野心,当时北伐战争顺利发展,全国上下工农运动不断高涨。
蒋介石趁机与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勾结背叛了革命,并在1927年4月12日发起了反革命政变,他在上海大肆搜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当时周恩来在上海领导了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是蒋介石的头号关注人物。
为了安全,当天晚上周总理特地雇了一艘小船,想要走水路逃离上海。
好像是谁将消息走漏了,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周总理就被国民党给逮捕了。
第一次审讯的国民党将领不是别人,正是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做政治部主任所教的学生鲍靖中。
原本的师生竟然走到了对立面。
鲍靖中在看到被捕的共产党正是自己的恩师,若是帮助,那么自己就是办事不力,很可能会被严办;若是不帮助,那是自己的恩师。一时间鲍靖中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负责审讯的并不是只有鲍靖中一人,在认出来恩师之后,鲍靖中并没有急于与他相认,而是和身旁的人说周的身份十分特殊,不能用刑,一切等薛岳回去定夺。
就这样师生两人没有说一句话,就这样见了一面,周完全不知道鲍靖中什么意思。
直到晚上,鲍靖中自己一人再次来到牢狱中。他将一套国民党的军装给恩师,并且说道,“周主任,换上这身衣服,跟我走。”他对老师的称呼依旧是尊敬的周主任。
快要离开的时候,却“半路杀出来了一个程咬金”——酆悌,他也是周恩来的学生。
在听到周被捕的消息后,酆悌也是非常着急,决定要将周总理救出去。
谁知道在路上竟然看到鲍靖中正在将周总理送出去,瞬间酆悌就知道了两人的目的是相同的,只是简单地询问了一句,便配合鲍靖中将恩师送出去。
几经波折,他们安全护送到火车站,成功脱险。
鲍靖中的出生年月不详,在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进行学习,周在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北伐战争当中,鲍靖中立功,成功被提拔成为营长,并且在4·12政变之前被提团长,驻守在上海浦东。
虽然鲍靖中在国民党中任职,但对于蒋介石的一些行为也是反对的。
救出恩师之后,他一同离开了上海。至于他去了什么地方,并没有人知道,或许是为了避免国民党的责罚,或许是看不得国民党的一番做事原则,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才重新回到了战场。
在抗日战争期间,鲍靖中在战场中负伤辞去军职,一直在南京生活,直到1956年周总理才找到他。
在后来特殊时期,鲍靖中因为之前政治立场的问题被抄家、批斗甚至生命都受到了影响,直到他拿出周总理给他写的信才免于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