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学习园地 > 帝王将相 > 正文
学习园地
  • 周公旦:奠定华夏三千年格局的传奇人物
  • 时间:2025-09-16 16:46:21        编辑:宗皓        点击量:298次
  •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虽不似秦皇汉武般威名赫赫,却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文化贡献,为华夏文明奠定了基石,他就是西周初年的周公旦。
            周公旦,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因采邑在周,故被尊称为周公。自幼成长于周文王身边,文王的仁德与勤勉深深影响着周公,他在这样的环境中积累政治智慧,为日后的作为埋下伏笔。 周文王去世后,武王姬发继位,周公成为武王最为核心的辅佐大臣之一。彼时,商朝统治腐朽,民心背离,伐纣灭商的大业提上日程。周公与太公望(姜子牙)、召公奭等贤臣共同谋划,为武王出谋划策。公元前1046年,决定商周命运的牧野之战爆发,周公无疑是这场战役的重要策划者与参与者。周军士气高昂,一举击败商纣王的军队,商朝覆灭,周朝建立。
            周朝建立后,武王分封诸侯,周公被封于曲阜,建立鲁国。然而,周公并未前往封地,而是留在中央继续辅佐武王,此时的他,已成为周王朝稳定与发展的中流砥柱。 但好景不长,周王朝建立不久,周武王英年早逝,年幼的成王姬诵继位。面对王朝初立、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周公毅然摄政,代行王权。这一决定引起巨大争议,召公奭和周公的兄弟管叔鲜、蔡叔度等人怀疑周公企图篡位,流言蜚语甚嚣尘上。 不久之后,管叔、蔡叔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煽动东方的徐、奄等原商朝属国,发动大规模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刚刚建立的周王朝面临倾覆的危险。周公力排众议,发表《大诰》阐明东征的必要性,随后亲自挂帅出征。经过三年艰苦战争,终于平定叛乱,诛杀武庚和管叔,流放蔡叔,彻底消灭商朝的残余反抗力量。
            东征胜利后,周公为巩固统治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分封。封弟弟康叔于殷商故地建立卫国,镇抚商朝遗民;封功臣姜子牙于齐地;封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延续商朝祭祀;派长子伯禽前往曲阜就封鲁国,镇守东方。这次分封,进一步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秩序。
           为了彻底消除商朝遗民的反抗基础,周公下令将他们强制迁移至洛邑。他亲自勘察选址,主持营建新都城成周(洛邑)。成周地处天下之中,军事上便于控制东方广大领土;政治上形成宗周(镐京)和成周两都并立格局,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周公最伟大的贡献,当属制礼作乐。他系统创建一整套完整的典章制度,即“礼乐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以及祭祀、丧葬、朝聘、婚冠等活动的礼仪规范和配套乐舞。其核心思想是确立嫡长子继承制,明确“父传子,兄传弟”的继承顺序,避免王室内部对王位的争夺;通过不同等级的“礼”和“乐”,维护社会各阶层的尊卑贵贱秩序,所谓“礼别异,乐和同” 。这一制度奠定此后三千年中国社会伦理和政治制度的基础,是儒家思想的直接源头,孔子对周公功业更是给予“吾从周”“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最高赞美。
            当周成王成年后,周公毫不犹豫还政于成王,退居臣位,北面称臣,继续辅佐成王。他还作《无逸》告诫成王要勤政爱民,知稼穑之艰难,不要贪图享乐,尽显忠臣的赤诚之心。 还政成王后,周公依然为周王朝出谋划策,据传晚年居于丰京,最终病逝。成王感念其莫大功勋,特批准鲁国可用天子礼乐祭祀周公,以示尊崇。 周公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奠定者和开拓者的一生。他在政治上巩固周朝统治,通过分封制和营建成周,为西周数百年国祚奠定基础;军事上果断东征平定叛乱,拯救新生王朝;文化上“制礼作乐”,创造中华文化的核心框架,影响深远;人格上,他既是雄才大略的执政者,又是忠心耿耿的辅臣,背负“篡位”骂名毅然摄政,功成后毫无留恋地还政,成为后世辅政大臣的楷模。正因如此,周公被尊为“元圣”,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伟人 ,他的故事与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敬仰。
  • 上一篇:【刘邦】《大风歌》全文赏析
  • 下一篇: 中国第一位兵法家孙武:兵学圣典与战争艺术的永恒法则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中国教育部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济南市教育招生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