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学习园地 > 帝王将相 > 正文
学习园地
  • 历史上的名将——廉颇
  • 时间:2025-09-29 10:11:15        编辑:宗皓        点击量:140次
  • 廉颇,赵国的名将,以其勇猛的战功在各诸侯国中声名赫赫。他凭借着一己之力,成功抵御了秦国的进攻,为赵国扛起了重担,延续了长达30余年的强盛。他与白起、李牧、王翦并列战国时期四大名将。廉颇自公元前327年出生,直到公元前243年因被权臣郭开所害,未能得以重新任用,最终去世于寿春,享年84岁。尽管他总共活了84年,却在其中50年里全身心地为赵国的兴亡奋斗,堪称一代忠臣。本篇将详细叙述廉颇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现存的历史文献中,诸如司马迁等史学家的记载中,廉颇的前半生似乎并未被过多提及。公元前283年,廉颇第一次出现在史册中,那时他率领赵军深入齐境,攻下阳晋,威震诸侯,凭借这次胜利,他被授予了上卿的高位。与此同时,赵国也获得了著名的和氏璧,秦国提出愿以15座城池交换这一宝物。赵国宦官妙贤的门客蔺相如凭借卓越的智慧和勇气,将和氏璧完璧归赵,迅速崭露头角。 公元前282年,秦国向赵国发起进攻,蔺相如随赵王前往渑池会盟,与秦国谈判,成功挽回了赵国的颜面,并确保赵王安全归来。蔺相如因此也被封为上卿,位列廉颇之上。廉颇对此心生不满,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廉颇凭着军功习惯了权力,而蔺相如却处处为大局着想,不争不抢,始终忍让。最终,廉颇深感惭愧,主动负荆请罪,从此两人化敌为友,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己。 从公元前279年起,廉颇频繁发动攻势,先后攻打齐国,击溃其军队,接着又攻占魏国防陵,最终大败秦军,赵国国势一度如日中天。然而,赵国的强盛并未持续太久。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继位,赵国进入了新的政治阶段。秦国在范雎的策划下实行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一方面与楚国、齐国建立联盟,另一方面不断向周边的小国发动攻击,逐步扩张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的上党地区。韩国守军孤立无援,最终将上党地区割让给了赵国。这一决定导致了赵国与秦国的长期争斗,围绕上党地区爆发了激烈的战争。此时,赵国的名将赵奢已经去世,蔺相如也因病卧床,赵国的军权几乎完全交到了廉颇手中。赵孝成王命廉颇带领赵军与秦军对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在长平之战中,廉颇采取了深扎营垒、固守待敌的战略,令秦军不得不屡屡进攻,却屡战屡败。三年间,赵国始终保持着坚守态势,令秦军疲于应付。然而,公元前260年,秦国为了打破僵局,开始散布谣言称廉颇有投降之意,并暗示赵孝成王,赵国最大的威胁并非廉颇,而是赵奢之子赵括。赵孝成王中了计,命令赵括取代廉颇,指挥赵军。赵括刚上任便改变了作战策略,命令赵军主动出击,却不料秦军早有准备,换上了白起,利用赵军的错误判断设下诱敌之计,成功将赵军包围,并通过切断粮道,最终击败赵军,赵括被射杀,赵军死伤惨重。此次惨败使得赵国实力大减。

    公元前259年,秦军再次集结重兵,围攻赵国首都邯郸长达一年,尽管秦军几度尝试突破,但廉颇凭借坚固的防御一直守住了邯郸城。最终,在赵国与楚魏两国的援助下,秦国被迫撤退,邯郸之围得以解救。时隔八年,燕王喜派遣丞相栗腹与赵国结盟,然而栗腹看到了赵国实力的衰退,认为这是一个入侵的好时机,便向燕王建议趁赵国国力虚弱之际发动进攻。燕王喜听从了建议,派出两支军队进攻赵国,廉颇再次挺身而出,率领赵军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并成功俘虏了栗腹。接着,廉颇顺势进攻燕国,迫使燕王喜割让五城,以求和解。此战后,廉颇被封为信平君,并升任假相。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继位。然而,刚上任的赵悼襄王却对廉颇产生了疑虑,解除其军职,并任命乐乘替代廉颇指挥外军。廉颇感到极为愤慨,发兵击败乐乘后,投奔魏国。失去了廉颇的赵国迅速陷入困境,被秦国打得四处受挫。赵悼襄王最终意识到廉颇的重要性,急忙派人到魏国请廉颇回国。然而,廉颇的仇人郭开暗中贿赂使者,诋毁廉颇,导致廉颇始终未能重返赵国。廉颇最终死于寿春,终未见到自己重回故国的那一天。不久后,赵国便被秦国所灭。


  • 上一篇:王贲:秦灭六国的隐形统帅,如何用兵法世家基因改写战国史
  • 下一篇:太史慈:东吴的孤胆英雄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中国教育部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济南市教育招生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