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韬武略 > 正文
学习园地
  • 淝水悲歌:苻坚百万雄师缘何折戟于东晋八千锐旅
  • 时间:2025-09-16 17:22:19        编辑:宗皓        点击量:136次
  •        今天咱唠唠历史上那场超级有名的淝水之战,这战役可太让人捉摸不透了,前秦苻坚带着 80 万大军,好家伙,那阵仗,感觉能把东晋给直接碾平了。可谁能想到,最后居然败给了东晋那区区 8 万晋军,还闹出来个 “草木皆兵” 的典故。这到底咋回事呢?咱一起深挖深挖。
           你说这苻坚,一开始那也是相当厉害的人物。他接手前秦的时候,那国家状况可不咋地,到处乱糟糟的。但苻坚有野心啊,也有本事,重用了汉人王猛,这王猛那叫一个牛,帮着苻坚把前秦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力蹭蹭往上涨。苻坚这人,对人才那是真看重,不管你是啥出身,啥民族,只要有本事,他都敢用。在王猛的辅佐下,苻坚先后灭了前燕、前凉、代国,好家伙,一下子就把北方大部分地区给统一了,建立起一个超强大的政权,和南方的东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可这王猛一死,苻坚就有点飘了,开始有点刚愎自用了。当时前秦虽说地盘大了,军队多了,但内部问题可不少。那些被前秦征服的少数民族,像鲜卑慕容氏、羌族姚苌这些人,表面上归顺了,其实心里都憋着坏呢,一直想着找机会复国。但苻坚压根就没把这当回事,还继续重用他们,甚至还给了他们兵权,这就好比在自己身边埋了一堆定时炸弹啊。
           再说说这东晋,看着好像弱不禁风的,偏安在江南一隅。但人家也有自己的优势,首先就是内部相对团结,东晋的那些世家大族,在面对前秦这么个强大敌人的时候,还是能拧成一股绳的。而且东晋还有个厉害人物,就是宰相谢安。这谢安那心理素质,杠杠的,听说苻坚带着大军要来打,一点都不慌,还带着侄儿谢玄去游山玩水,在家里和谢玄下棋,用这招稳定人心呢。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了盘算,当夜就派弟弟谢石为都督,侄儿谢玄为前锋,率领 8 万 “北府兵” 西进迎敌。这 “北府兵” 可都是精锐,战斗力那叫一个强。苻坚这边呢,383 年 8 月,亲率 90 万大军,水陆并进南下攻晋,那场面,真可谓浩浩荡荡,气势汹汹,苻坚自己也觉得这东晋肯定是手到擒来,还狂言 “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可实际情况呢,他这百万大军,其实问题多多。这军队成分太复杂了,啥民族的都有,大家心思根本就没在一块,凝聚力太差。而且这么庞大的军队,后勤补给也跟不上,很多士兵饿着肚子打仗,这战斗力能强才怪呢。
            战争一开始,苻坚就有点轻敌冒进了。他让苻融率领前锋部队先去攻占寿阳,自己带着大军在后面慢慢悠悠地走。结果晋军这边,派了龙骧将军刘牢之率领精兵 5000,夜袭洛涧。你说这秦军,一点防备都没有,被打得措手不及,骁将梁成被杀,秦军一下子乱了套,渡淮水逃生的时候,战溺死者一万五千余人,这一下,秦军的锐气就被挫掉了一大半。晋军乘胜追击,兵锋直指寿阳,在城外淝水列阵。苻坚得知洛涧兵败,心里开始有点慌了,赶忙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观望。这一看,好家伙,看到晋军 “布阵严整”,再瞅瞅八公山上的草木,一阵风吹过,草动树摇的,苻坚以为都是晋军,这心里就更害怕了,对苻融说:“此亦劲敌,何谓弱也”。你瞧,这还没正式开打呢,苻坚自己先吓破胆了。秦晋两军隔淝水为阵,这时候谢玄想出了个绝妙的主意,他派人对苻融说,让秦军稍向后退,在淝水岸边让出一片战场,以便两军决战。你说这苻坚也是糊涂,他觉得可以等晋军半渡的时候,用铁骑冲过去把晋军杀个片甲不留,就同意了。可他没想到,这一退,就坏事了。这秦军本来就人心惶惶的,一听到后退的命令,以为是前面战败了,瞬间就乱了套,开始四散奔逃。这时候,那个被苻坚俘虏还重用的东晋降将朱序,在阵后大喊:“秦军败矣!” 这一嗓子,就像一把火扔进了火药桶,秦军更是乱得不可收拾,彻底失去了控制。谢玄一看这情况,马上指挥八千晋军乘机渡河,挥刀砍杀。秦军这边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都忙着逃命呢,苻融想稳住阵脚,结果马被绊倒,被晋军杀死。这一下,秦军彻底崩溃,自相践踏而死者 “蔽野塞川”,侥幸不死者,“弃甲宵遁”,听到 “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到了,一路上 “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苻坚也倒霉,身中流矢,只能舍弃乘坐的马车,单骑逃回淮北,搜集残部,溃退洛阳,百万大军,最后就只剩下十余万残兵了。
           你说这苻坚,好好的一手牌,咋就打成这样了呢?说到底,还是他太骄傲轻敌了,对自己的实力估计过高,对东晋的实力又估计过低。而且他没处理好内部的民族矛盾,军队凝聚力太差。反观东晋,虽然兵力少,但内部团结,战略战术得当,又抓住了秦军的弱点,一举击败了前秦。

  • 上一篇:军事家范蠡的大智慧值得所有人学习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中国教育部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济南市教育招生考试院